主页 > 奢华 > 腕表 > 正文

上天下海全都行 看看手表还有啥能耐

2015-09-02 10:30

  二战时期,意大利海军佩戴沛纳海Radiomir腕表潜入深海

  测量心率的医学用表

  在钟表发明之前,大夫想要测量病人的心跳是件十分费力的事。那时候计时必须依靠水钟,也叫做“刻漏”、“漏壶”。从现存最古老的凯尔耐克出土的水钟来看,水平面每下降一个刻度,表示时间过去了一小时。这种测量方式并不完全准确。

  到上世纪20年代,为了方便医学工作者进行医学诊断,一批具有秒针功能的钟表出现,这类钟表专为医生而设计,最著名的便是脉搏计时码表,它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测量心率的误差,为医护人员提供了快速精确的测量方式,结果显示也简洁明了—计时指针在30次脉搏跳动后所指向的脉搏计刻度,即是测量结果。

  劳力士、江诗丹顿和浪琴都曾在1920年代制作过这一类的医学用表。医生表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时钟分钟与秒钟独立的表盘,比如像劳力士医生表那样,表盘上除了分时面盘外,还有一个独立分离秒针的小表盘,类似于双时区设计,方便医护人员测量脉搏。另一种则是在表盘上设有两个小表盘,并在时标外围增加一圈红色或蓝色的精确刻度标示的计时码表,江诗丹顿和浪琴的医生表便是这类设计。

  经典复刻系列脉搏计时码表(浪琴)

  而人们对这类具有特殊功能和复古设计的手表的热情一直持续到今日,两家品牌还特别推出了以脉搏计为灵感的复刻版手表。

  带有分钟计时器的单一按钮计时码表,创作于1928年(江诗丹顿)

  保障生命的专业潜水表

  潜水表最早被使用在军事领域,对于需要执行水下作业的海军来说,一块专业的潜水手表是保证生命安全的重要工具,可以提供水下环境数据、潜水时间、剩余氧气储存量等重要判断依据,因此制作要求相当严苛。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沛纳海为意大利皇家海军研发出Radiomir腕表试作品,给第一潜水部队指挥部(Command of the FirstSubmarine Corp)在水底使用。这块手表具备6 大特点,可以满足水下作业的需求:直径47毫米的阔大精钢枕形表壳、能于水底清晰显时的夜光数字及时标、可拆卸线型表耳与表壳、手动上链机械式机芯、可固定于潜水衣之外的宽阔的加长防水表带。 Radiomir试作品于1938年开始正式生产,并于1940年生产出适合意大利海军使用的Radiomir 1940系列潜水表。

  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专业潜水手表却出现在十几年后——1953年,法国上校罗伯特·鲍勃·马卢比耶(Robert Bob Maloubier)和海军中尉克劳德·里福特(Claude Riffaut)受命创建法国蛙人潜水突击队,执行艰巨而危险的水下军事作业。当时,能够制作这类手表的钟表商并不多,一直研究潜水时计的宝珀发明了一块“五十噚”腕表,这也是当时世界上首枚现代潜水腕表。这块手表具有3 项专利技术,并设定了7 项现代潜水腕表行业的标准,其中包括:双层阻隔的表冠的防水性、表背的防水性、潜水的安全性、表盘的易读性、拥有自动上链功能的机芯、防磁性,当然还有100米深度的防水性。

  世界上首枚现代潜水腕表宝珀五十噚诞生于1953年

  开发于1956年、表盘为60mm的 Radiomir古董表(沛纳海)

  赛车手的时间敏感器

  懂得掌握时间,是赛车手需要具备的能力。比赛时,虽然会有专门人员通过耳机来提醒车手时间的变化,但是时间感本身就是速度感的一部分。所以许多赛车手都会自己佩戴一块手表。这块手表需要具备哪些功能?恐怕只有当过赛车手的人才知道—赛车运动爱好者、泰格豪雅品牌第四代传人杰克·豪雅(Jack Heuer)相继在1964、1969年开发了两块手表:卡莱拉(Carrera)和摩纳哥(Monaco)。

  Carrera适合在公路赛中佩戴。杰克·豪雅知道,只有开阔清晰的表盘,以及配备防水防震表壳的手表,才能与赛车手一起在艰险的比赛环境中并驾齐驱。Monaco则是世界上第一块自动上链计时码表,1/100秒的精确度适合在F1赛事中佩戴。

  泰格豪雅Carrera卡莱拉系列腕表的首位佩戴者、五次F1世界冠军—胡安·曼努埃尔·范吉奥

  1963年首款Carrera卡莱拉系列腕表(泰格豪雅)

  随着科技的发展,车手们似乎不再满足于这些功能。舒马赫曾表示,希望手表能够测量超长的连续圈速赛车时间,没想到钟表商爱彼真的将这个功能实现了!这款手表的单个计时码表装置上配备两套角分度系统,均带有独立的“记忆装置”。手表通过单个计时码表装置来驱动两根中央指针,这两根指针可以通过三个按钮独立控制:第一个按钮位于常规的两点钟位置,可以启停计时码表;第二个按钮位于四点钟位置,用于重新设置计时码表,最重要的第三个按钮位于九点钟位置,可以在停止两根计时码表秒针中任意一根的同时,将另一根秒针返回零位并重启开始计时—这意味着记录最近一圈跑时后,下一圈计时已经开始。拥有这款腕表:就无需使用两个或更多个手持计时装置,用一枚手腕式计时码表就简化了操作。

  和宇航员一起登陆月球

  在执行航空任务时,离不开精准的计时,时间关乎宇航员的生命。然而,并不是每一块手表都能够在严峻环境中准确走时,想要和宇航员一起登陆月球,首先必须通过“资格检测程序”。

  第一轮测试的是走时精准度。在记录数据的同时,还须检测腕表的表壳、表镜、表盘、表带和计时功能按钮是否发生破损,以及表镜内侧的水汽。第二轮测试包含11项不同的检测,堪称钟表终极考验,其中包括:极高极低的温度、压力、相对湿度、氧气环境、6次 40G的撞击力、加速度、低压、高压、平均速度为8.8G的震动以及130分贝噪音。只有通过以上严苛的测试,才有机会被NASA选中去月球执行任务。

  1969年 7月 21日,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踏上月球表面,实现了人类的首次登月,19分钟后,巴兹·奥尔德林随即登月,他佩戴的是欧米茄的超霸表

  在这些手表中,欧米茄的超霸系列手表脱颖而出——1965年 3月 23日,宇航员维吉尔·“加斯”·格里森(Virgil “Gus” Grissom)和约翰·扬(John Young)佩戴欧米茄超霸表执行“双子星”3号任务。当时为了方便读时,美国宇航局用一根长的尼龙搭扣绳代替原本的钢表链,从而使腕表可以佩戴在厚重的宇航服外。更具有历史意义的是1969年 7月 21日,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踏上月球表面,实现了人类的首次登月,19分钟后,巴兹·奥尔德林随即登月,他佩戴的也是欧米茄的超霸表。

  第一块登陆月球的欧米茄超霸系列腕表

  戴在胳膊或大腿上的飞行表

  战争创造了对专业手表的需求—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战斗机参与备战,成为军队中的重要交通工具。飞行表对于执行任务的空军飞行员是必不可少的装备,比如在执行战斗任务时,飞行员起飞前要对表,保证时间的统一,这就要求手表的走时必须精准。

  在飞行表发明前,飞行员只能使用一块怀表来读取时间,想要看个时间并不容易—需要腾出一只手拿出怀表,这个动作存在安全隐患。驾驶舱内光线暗淡,气流颠簸、温度极端,加上磁场带,都会对怀表的走时造成很大影响,飞行员通常无法清晰、准确地读取时间。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专为飞行员设计的飞行表应运而生。

  当时有能力且有资格制造这类腕表的,只有中立国瑞士,他们从交战国手中接到订单,开始为这巨大的需求服务。

  来自瑞士沙夫豪森的IWC万国表应德国军方要求,从1940年起开始制造一款军用飞行员腕表,后称为“大型”飞行员腕表。表盘直径达到夸张的55mm、高对比度的夜光指针、采用83型手动上链机芯,带自动减震功能,还具备抗磁场干扰功能,并且经过极端条件与温度变化下的严格测试和校准。为了方便飞行员戴手套时调整时间,表冠特地设计成超大款式,超长表带可以让飞行员身着飞行服执行任务时,把表戴在手臂或大腿上,读取时间更方便。

  诞生于1936年的首款沙夫豪森“大型”飞行员腕表Mark IX(IWC万国表)

  1952年,同样是来自瑞士的钟表品牌百年灵也推出为飞行员量身打造的航空计时腕表Navitimer。除精密计时功能外,Navitimer还配备有改进后的环形飞行滑尺,可以轻松、快速地完成飞行相关的所有运算,被誉为“航空计算机”。这块手表也成为世界飞行员协会(AOPA)指定的飞行专用表。

  1952年,百年灵发明专为航空领域设计的Navitimer计时腕表

[ 今日头条 ] TODAY TOP NEWS

[ 美图精选 ] PHOTO
[ 热点新闻 ] HOT